与文学相逢 和秋风作伴
当教学楼外的梧桐树落下第一片金黄,当晨读时的朗朗书声裹着微凉的秋风飘向窗外,我们与文学的故事,也在这个秋天悄然续写新的篇章。于武中学子而言,文学从不是课本上冰冷的文字符号,而是能与秋风共鸣、能住进心底的温暖陪伴。这个季节,让我们放慢脚步,在书页翻动间,赴一场与文学的秋日之约。
秋风翻页,字句生暖







早读课的铃声刚落,教室便被一阵清脆的朗读声填满。有人捧着《故都的秋》,字句间皆是北平秋日的清隽;有人诵着《登高》,“无边落木萧萧下” 的壮阔仿佛就在眼前。老师站在讲台前,指尖划过课本上的批注,将秋的意象与文学的深意娓娓道来 —— 原来秋不仅是季节的更迭,更是文人笔下 “悲秋” 与 “赞秋” 的情感碰撞,是 “一年好景君须记” 的豁达,是 “万里悲秋常作客” 的沉郁。窗外的风偶尔吹进教室,轻轻掀起书页的一角,像是在与我们一同聆听,把课堂里的文学温度,悄悄藏进了秋日的晨光里。
课间问学,秋语传情





下课铃响后,校园的小径、教室的走廊成了我们向老师请教的温馨角落。有同学捧着笔记本快步走到老师跟前,将刚写下的“银杏把秋天揉碎,撒在书页上”递给老师,轻声询问这句比喻是否能更生动;也有的伙伴围在长椅旁,拿着《边城》向老师请教,聊起翠翠眼中的湘西秋景时,好奇该如何借鉴这种写法,把校园秋日风光融入自己的散文。偶尔捡起一片完整的枫叶,我们会递到老师面前,笑着问这片秋的标本,能否成为下次写作的灵感引子。课后的时光不长,但在与老师的交流里,我们把对秋日与文字的疑惑,都化作了笔下愈发清晰的温暖表达。
文学为伴,秋意润心







高中的日子难免有忙碌,而文学就像秋日里的一缕暖阳,总能抚慰我们的心灵。当考试失利时,读史铁生在《我与地坛》中写“秋天是安定的,成熟的”,便会明白挫折也是成长的一部分;当和朋友产生矛盾时,品鲁迅 “度尽劫波兄弟在” 的豁达,便会主动迈出和解的步伐。在与文学相伴的日子里,我们不仅学会了欣赏文字之美,更在文字中汲取了面对生活的勇气与力量。秋风拂过,带走的是时光,留下的是文学给予我们的成长印记。
秋意渐去,书页常翻
与文学相逢的日子里,每一阵秋风都带着文字的清香,每一次阅读都藏着成长的惊喜。愿我们在马上过去的秋天,继续与文学同行,让文字的力量伴随我们走过高中的岁岁年年,也让这个秋天,因文学而更添一份独特的诗意。